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 > 内容

回家

发布时间:2023-04-03 14:01:05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抗美援朝是一部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不但捍卫了年轻共和国的安全与尊严,而且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一次有力诠释。吉林省集安鸭绿江大桥,是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渡。

1950年的深秋,寒风瑟瑟,一群年轻的战士告别家人,奔赴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去,是枪林弹雨,山高路远。1953年的盛夏,山花烂漫,一群经历血与火淬炼的钢铁战士凯旋归来。这一回,是阖家团圆,国泰民安。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省共有5.3万名青年义无反顾赴朝参战,有1.8万名吉林籍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更有百万计吉林人民为伟大胜利奋勇支前。

列车驶过凯旋门,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回到祖国怀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呼“不当英雄不下山”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杨宝山,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市。他从抗日的烽火中走来,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是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入朝作战前他最大的心愿是所乘列车能从长(春)图(们)线上通过,这样他就可以在车厢里深情地望一眼阔别已久的家乡。1951年3月,杨宝山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5连连长入朝参战。10月1日,“联合国军”向杨宝山驻守的天德山阵地发起猛攻,杨宝山豪言“不当英雄不下山”,率部打退美军多次进攻。战至10月3日,在弹药耗尽,阵地上仅剩20多名伤员的情况下,杨宝山拉响手雷冲入美军,与敌人同归于尽。杨宝山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守住了阵地,却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再看一眼。这一年他32岁。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这是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一段话,其中的隋金山是吉林省蛟河县人。1950年10月,时任排长的隋金山带领战友们奉命向中朝边境集结。部队在九台驻扎时,隋金山写信给妻子陈桂芝,要她带上从未见过面已经4岁的儿子隋凤喜来部队。然而,当陈桂芝刚刚准备好路费要动身时,又收到隋金山的第二封信,告诉她部队马上开拔不要来了。此后陆续有隋金山的立功喜报寄回家乡。1950年底的一天,部队派人送来了隋金山最后的“军功章”——烈属证,陈桂芝知道丈夫再也回不来了。在惨烈的松骨峰战斗中,隋金山和战友们把子弹打光了,就开始肉搏战。在掩埋烈士们遗体时人们发现,隋金山的嘴里还含着被咬下来的敌人的半个滴血的耳朵,这一年他27岁。

吉林省磐石站站务员王景洲于1950年首批赴朝,任新成川站车号员。出发前夜,王景洲的妻子产下了一名男婴,还未来得及与孩子亲近,他便匆忙收拾行囊奔赴朝鲜。见过鲜活的新生命后,他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理解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深刻意义。1951年3月2日黎明,王景洲为了弹药车免遭敌机轰炸,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弹药车推进山洞隐蔽。但车的惯力太大,当推到最后一辆车的时候开始不住下滑,眼看就要与刚推进去的前车相撞发生爆炸,危及沸流江大桥。危急时刻,王景洲用力推开战友,自己在尝试用手拿撬棍插在车轮失败时,英勇的将自己的身躯塞在撬棍底下挡住了下滑的车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王景洲当场壮烈牺牲,这一年他22岁。[page]

离家尚是少年身,归时已为报国躯。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用血肉之躯,将战火挡在了胸前。他们还未来得及变老,就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战场上,留下的是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无尽怀念。多年来,让埋骨他乡的英雄魂归故里,成为了祖国人民的夙愿。回家的路慢慢且漫漫。随着祖国日益强大,党和国家对英烈的褒扬越来越重视。自2014年起,祖国以最高的礼遇连续9年共迎接913位烈士遗骸回到祖国。礼兵庄严接过棺椁的那一刻心中默念着:“英雄,我带你们回家啦!”  

陈曾吉是首批归国与亲人“相见”的英烈之一。陈曾吉,1930年5月出生,吉林延吉人。1947年,时年17岁的他离开家乡参军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侦察中,他深入敌军控制区遭遇埋伏,壮烈牺牲,年仅20岁。同为志愿军的五叔找到了陈曾吉的尸体并亲手掩埋。自从1949年收到陈曾吉从前线寄回来的最后一封信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家人都在翘首盼望陈曾吉的归来,最后接到的却是牺牲的噩耗。得知这一消息,入伍参军、找回兄长的遗骸,成了陈家余下三兄弟最大的心愿,但是寻找多年均未果,陈家另一名兄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陈曾吉烈士弟弟陈虎山手捧哥哥生前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网

许多年后,得知陈曾吉的遗骸回国,已是80多岁高龄的弟弟陈虎山热泪盈眶,他身着志愿军军装,步履蹒跚地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认亲仪式。在认亲现场,陈虎山和家人在刻有十多万姓名的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上细细寻找。找到陈曾吉的名字后,一身戎装的陈虎山立正敬礼,弯腰将一束鲜花摆在墙前,说起过往,陈虎山眼圈泛红,几度哽咽,泪水在眼眶里不停打转。

在写着陈曾吉名字的英名墙前,他挺起胸膛,庄严立正敬礼,这次见面他们等了七十余载。“每到过年和八月十五,家人都要给你盛一碗饭、摆一双筷子。”陈虎山跟大哥说着话。解开绸缎包裹,陈虎山捧出一张相片,相片里的战士手握钢枪,英姿飒爽——这是陈曾吉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礼兵护送覆盖着国旗的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至棺椁摆放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1年至2022年,又有3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77团的吉林籍烈士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是杨玉胜、屈世新、许洪阁、张兴、王庆阁……“待我回家”,是他们出征时的殷殷期盼;“代我回家”,是他们牺牲时的无尽遗憾;“带我回家”,是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的“约定”。清明之际告慰英魂。出征之日,山河重振百废待兴;归来之际,中华盛世如您所愿。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