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 > 内容

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指挥使,为什么大都不得好死? 环球热资讯

发布时间:2023-06-04 08:49:19 来源:于英豪

永乐十四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死了,被朱棣处死。纪纲最大的成就,是执行了当时的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的死刑。

这个解缙,因主编《永乐大典》而名扬天下,又因卷入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夺嫡之争而被朱棣在永乐八年下狱。

永乐十三年的一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照例呈上诏狱犯人名单给朱棣过目,有意无意间,朱棣瞅到了解缙的名字,他说出了一句很著名的话:解缙还在吗?(缙犹在乎?)


(相关资料图)

领导的水平就是高,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政治家的水平。

“缙犹在乎”?显然朱棣对解缙这个人还在世是有点意外的,而他说话的对象又是专业特务头子,拿揣摩上意当饭吃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要听不懂,工作就不要干了。当夜,纪纲就请解缙吃了顿饭——他生命中最后一餐。

饭桌上,解缙被灌得酩酊大醉,随后锦衣卫将衣衫单薄的解缙拖到雪花飞舞的室外,用积雪将他掩埋。

为啥是由锦衣卫来执行这个工作而不是刑部,因为这个机构是大明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历代司法机构不外乎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御史台/都察院。电视里我们看到大案需要进行“三司会审”,就是指这三司。

刑部是中央审判机关,既管审案又管判决。大理寺是慎刑机关,负责对刑部移交的案子进行复审,以及平反冤假错案。都察院已经有过介绍,是最高监察机关,拥有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的权力,是天子耳目风纪的部门。

按照这个架构,一件案子到了中央,程序应该是这样的:

刑部根据《大明律》、《大诰》、《问刑条例》三部法律来断案定刑——先按照人犯犯事的具体情节,在综合性法典《大明律》里找出犯法的条令,然后到案例集《大诰》里找到类似案例的判决标准,最后通过《问刑条例》确定量刑细节。

刑部审完后,案子被移交大理寺复审,大理寺觉得没问题,那就照此执行。

若是有人喊冤,或者案子被皇帝打回,大理寺还要再次进行复审,并请出都察院介入。要是案子实在棘手,那就需要请出三司会审。

如果判决结果是死刑,必须上报皇帝,请得旨意才能行刑。皇帝核实无误,会用朱笔在名单里把确认的死刑犯名字打√,称为勾决,如果觉得不对劲,会再次发回重审,称为覆狱。

三司就是传统意义上整个司法系统了,可到了明朝,司法制度的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凌驾于三司之上的特殊机构,它们就是厂卫。

厂卫不止一个机构,它是一个合称,最多时包括了四个部门。其中的“卫”,就是指著名的锦衣卫。

三法司的配置处理一般案件绰绰有余,可要是案件不那么一般呢,比如胡惟庸案这样以官员为主要对象的大案,本身三法司许多官员都牵连其中。老朱认为这些技术型官僚都不可信,他需要对百官进行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page]

当时并没有摄像头、窃听器这些高科技东西,这难不倒朱元璋,洪武十五年,他把仪鸾司改制为锦衣卫,并提高它的行政级别。

锦衣卫就此华丽登场,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后人认可的明朝本身,长达290年。

有了锦衣卫,朱元璋对臣下业余生活的关怀变得无微不至,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话。

老朱:宋濂啊,昨天家里做了几个菜啊?

宋濂:四...五个。

老朱:几荤几素啊?

宋濂:二荤三素。

老朱:不对,明明是三荤二素。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蒙的,老朱还会拿出照片(画像)当场核对。

连大臣和老婆吵架,朱元璋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老朱:宋讷(国子监祭酒)啊,昨晚在家干啥了?

宋讷:没干啥啊。

老朱:不对!你明明和老婆吵架了,还自己一个人坐着生了好久的闷气。

说罢叫人拿来照片,正是宋讷生闷气的模样。

有了锦衣卫,朱元璋对臣下的监控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越。在400多年前,就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监视着一举一动,大臣们晚上睡觉估计也会做恶梦吧。

要是你以为锦衣卫不过是个特务组织,专门干的是监视、打小报告这种低级业务,那就错了。

锦衣卫在明朝影视作品中露脸率极高,他们往往作为反派人物出场,个个武艺高强,身穿飞鱼服,腰胯绣春刀,一幅唯我独尊的派头,是苦大仇深主角的劲敌。

这些倒没有夸张太多,锦衣卫确实有这个实力。

厂卫厂卫,锦衣卫不是工厂的门卫,名字中的“卫”是指卫所,清楚标明它是个军事组织。

锦衣卫地位极高,位列亲军上十二卫之首,一般的卫所领有五个千户所,锦衣卫竟然领有17个,编制人员达数万人,到了嘉靖时期,由于出了一个好领导,人员更是膨胀到十万以上。与其他卫所不同的是,锦衣卫并不直接参与作战,其中的军匠是武器研发部门之一,神机营不少器械都出自这个单位。

遇有战事时,锦衣卫还要负责搜集情报,策反敌将的工作,属于特殊军事部门,在万历平倭援朝战争中,锦衣卫的情报工作就为明军出力不小。

影视剧里常出现的那种锦衣卫其实是个特指,指的是其中的一个司法机关,北镇抚司。

《明史•刑法志》:洪武十五年添设北司...于是北司专理诏狱。

锦衣卫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南镇抚司主抓卫所的军纪、法纪,北镇抚司专抓皇帝钦定的案件。北镇抚司既是刑侦机关,又是司法机关,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三司。

上面那句话还出现了另一个名词“诏狱”。

“诏”,“奉诏行事”的诏,寓意是除了天子没人敢管,国家法律在这里不存在,进了诏狱的犯人等于九死一生,要是能熬到活着出诏狱,准会换来大家另眼相看:这家伙是个硬骨头。[page]

诏狱云集了大明刑讯逼供界最优秀的人才,经过他们总结前人经验,代代努力发明创造,把诏狱变成了一个令人闻风色变的地方。

诏狱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死,而是求死不能。

普通人是没资格进诏狱的,作为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诏狱要想弄死一个犯人,喝口水也能让他噎死。但诏狱要不想让犯人死得那么快,有一百种办法。他们精心计算好一个个酷刑的尺度,让犯人承受极度的生理痛苦又不至于死亡。

比如“洗澡”,诏狱的洗澡类似于杀猪,将犯人捆在铁床上,浇上开水后用铁刷刷洗,几刷子下来就皮开肉绽,但由于力度和部位把握的恰到好处,犯人又不至于很快死掉。

如果洗澡太血腥,还有不见血的酷刑,比如立枷。犯人必须戴着50-300斤不等的重枷昼夜站在特制的木笼里,脚下可垫砖若干块,受罪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

诏狱酷刑的丰富程度令人脑洞大开,据说总共有五大类十八种套餐,叫做五毒俱全,因为过于残酷,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而言之,把它想象成一个修罗场就对了。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北镇抚司实际相当于一个挂名在锦衣卫下面的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独立司法机构。在洪武年间,得到朱元璋授权的北镇抚司缇骑四出,不辞辛苦的抓人塞满诏狱,为胡李党案立下汗马功劳。杀到洪武十九年,受牵连致死者已达到三万多人,超过了锦衣卫设立前的一百倍。

在这其中,随处可见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锦衣卫的身影,北镇抚司的恐怖名声,也就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

在洪武朝,整个锦衣卫并没存在太长时间,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锦衣卫,锦衣卫仅仅存在十一年,就被废除。

老朱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很清楚,锦衣卫只是他强化君权,清洗功臣的工具,经过胡蓝之狱及郭恒案、空印案的洗礼,开国功臣基本被一网打尽,剩下的再也没有威胁,锦衣卫这把快刀,也到了封存的时候。

朱元璋不再需要锦衣卫,不代表他子孙不需要。朱棣靖难成功,一登大统之后,怀念建文帝,质疑他得位不正的旧臣大有人在,迫切需要有人帮他干上一些不甚光彩,见不得光的事,重设他老子用得得心应手的快刀锦衣卫实在是大有必要,于是纪纲成为了第三任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永乐朝首位锦衣卫指挥使。

纪纲,山东临邑县人,建文二年投北军,被朱棣收为账下亲军,因功授千户,朱棣心腹。

朱棣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纪纲执掌天子亲军和北镇抚司,替成祖诛杀建文旧臣,铲除异己,锦衣卫的事业在纪纲手上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冤杀断案高手周新和大才子解缙。周新刚直不阿,解缙恃才傲放,两人都不为朱棣所喜,纪纲善于揣摩上意,事情办得很妥帖,也得到了朱棣的欢心。[page]

永乐十四年,很受宠的纪纲很突然就死了,死得很惨——凌迟处死。

纪纲被杀一点也不奇怪,锦衣卫指挥使们有掉脑袋的传统。

作为天子亲军锦衣卫的统领,看似光鲜的锦衣卫指挥使,风光不一定,要命倒是真的,作为替皇帝扛脏活累活的机构,无论干得好还是干得不好,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有明一朝,能善始善终的锦衣卫指挥使不超过一半。窦娥冤吗?冤不过锦衣卫指挥使,他们的结局往往千奇百怪,死得花样百出。

毛骧是开创基业的第一任指挥使。他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原本是军中一名武官,征讨有功,一直擢升到都督佥事,这已经是个正二品武职,毛骧当然是深受朱元璋信任的。

问题是,受到朱元璋信任并不是什么好事。朱元璋用人如用刀,毛骧在他手里,也只是一把杀人的利刃而已。

得到朱元璋信任的毛骧就任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帮助老朱办理胡惟庸案是他他辉煌的顶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案件处理接近尾声时,毛骧莫名其妙就成了胡惟庸余党,锦衣卫首任指挥使就这样被不明不白的处死。

毛骧死了,锦衣卫还在,还要继续为朱元璋清洗功臣的事业发光发热,这种情况下,蒋瓛成为了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

蒋瓛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既胡惟庸案后,完成了另一桩大案—蓝玉案的调查处理工作,功臣勋贵被进一步一网打尽。

蓝玉案处置得如此合自己心意,蒋瓛深受朱元璋好评,一高兴,也给予了他与前任毛骧同样的赏赐——掉脑袋。

什么,你问原因?还需要吗?

蒋瓛的命运和毛骧如出一辙,这是锦衣卫首任的两位指挥使,也是洪武朝仅有的两位。如果说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块抹布,那锦衣卫指挥使就是抹布上最脏的那一处,无法见人也无法洗白,只能挥刀截断,两位指挥使人头落地即是明证。

轮到纪纲了,纪纲的死因公开罪状是“谋逆”。

稍作分析,就知道纪纲谋逆有多不靠谱。纪纲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所有的权力都来自朱棣。假设他谋逆成功干翻了朱棣,是能自己当皇帝呢还是当个权臣操纵废立呢,如果一样都做不到,他谋逆的动机是什么?

纪纲死得突然而又迅速,当天被指控,当天逮捕审讯,当天就被凌迟处死,于法于理都不合程序,也是大明绝无仅有的。

经过调查三个月后,对外宣布的理由是纪纲谋逆,不过真正原因恐怕人人都心知肚明。纪纲没有谋逆的动机,朱棣有处死纪纲的动机,他知道的太多了。

纪纲同他们的前任们一样必须死。

纪纲之后的指挥使们,也多有死于非命,甚至出现过马顺这样的指挥使,因依附王振,在土木堡之变后被一群文官当殿打死。

因为,从事这种特务工作本身,就是极端危险的活。无论干得好不好,总会得罪人,还容易成为弃子。即使后来嘉靖朝陆炳那样出色的人物,死后仍不免被高拱弹劾,一度被追论罪责,削去官阶,抄没家产。[page]

但不管怎样,皇帝还是需要锦衣卫,需要北镇抚司,锦衣卫这个组织,自此伴随大明始终,一直延续到南明灭亡。

#明朝果然很有料#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